■记者 安梓 林铭 通讯员 谢师杰/文 叶诚/摄
2017年首次的全省统一中考,改变了不少普通的公立初中在家长们心中的印象。
前两周,本报一篇《公立初中,奋起》的中招收官观察,被众多网媒、投稿、家长们的朋友圈转发,对于一所台江区普通中学36中的“中考心得”报道,给家长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观察点。不少读者发来私信,建议多提供一些优质的学校作为观察样本。一番认真比较、筛选,上周本报记者走进了福州十二中——这是又一所在今年省考中各项指标飞跃刷新的学校。
据悉,十二中本届296名学生参加中考,23名学生中考成绩超过第一条高分保护线,63名学生被省一级达标高中校录取,45名学生考上”老八所”。其中4名学生考取福州一中,4名学生考取福州三中,4名学生考取师大附中,5名学生考取福州八中,3名学生考取福州格致中学,10名学生考取福州高级中学,8名学生考取福州四中,7名学生考取福州二中。中考成绩各项指标稳居仓山区属中学榜首。老八所比率超过了15%,进步相当大。
福州十二中优秀教师团队与部分优秀初三毕业生合影
普及篇
私立重围中的十二中
虽然位于仓山学区重镇中心位置,但通常意义上,十二中被家长们有意无意地排除在视线之外。
十二中的周边,环绕着众多的私立中学。领头羊的时代中学自不必说了,华南、英才甚至稍远的日升中学都在从仓山生源中“吸粉”。就算和一街之隔的两所市属公立初中——福州十六中和外国语学校来比,十二中的生源也远远弱于这两所公立小伙伴。
十二中对口三所小学,仓一小、仓二小和朝阳小学,即使从小学生源看,这三所小学的生源,用当地人的话说也是“进不了仓小麦顶附小这三所后剩下来的一茬”;到了小升初时,十二中比小学面临的形势更严峻,对口小学中能考上私立的基本都走掉,外国语学校的小语种班对学生也有巨大的吸引力,“几轮筛下来,我们的生源可想而知。我们摸底过,对口小学中前10名大概七八名都不会选择12中,前20名中去私立的至少也是占到十五六个。”谢钟清校长三年多之前来到十二中,完整经历了2014年的小升初直至2017年全省统考的这届初三。他对老师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抱怨,不要将任何的困难归结于生源问题,因为这就是十二中的现实。
三年来,谢钟清一直处于“绷紧”状态,形势不容乐观:2014年初一对接生源紧缩,不足300人,2017届毕业班外来务工子女约占50%左右,学生中还有相当部分来自单亲家庭,家庭教育缺失。“只要学生有1%的希望,我们老师就要付出100%努力,要让所有学生留得下、学得进,公立初中现阶段最现实的成果应该是‘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学校必须有精细管理的扎实做法。”
六位高分毕业生
拼搏篇
精细管理 质量强校
□校本题库“练”出优生
十二中今年495以上高分段的学生数增长让人眼亮,而其中最有话题性的当属一对非常内敛的双胞胎兄弟,哥哥周逸非被附中录取,弟弟周逸凡被一中录取。老师们说,这两兄弟在小学时并不是强大学霸,但他俩互相鼓劲,不断赶超,入学时仅位于年段十几名,今年中考一跃名列前茅。
十二中的双胞胎兄弟一个上一中,一个进附中,在仓山一带一时传为佳话
弟弟周逸凡表示,他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追赶上去的,原因正是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英语老师告诉他英语不太好,他就努力攻英语,不久就明显提升;班主任告诉他数学还有空间,于是他又努力把数学也提上去了,这样总分就都上去了,稳稳地名列前茅。有时候,兄弟俩也会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在互相探讨无果的情况下,他们会寻求网络或者其他工具的帮助,如学校的“题库”,理解相关的解题步骤。
谢钟清校长认为,抓成绩并没有很多的“秘技”,最关键就是各科老师担起责任,每个学生的短板交到具体课任老师手中去解决。考出502.5分的卢欣琪告诉记者,十二中的老师特别认真负责,非常有耐心,平等看待每位学生,尤其对成绩有起伏的同学更为关注,会经常“一对一“分析指导,为什么会下滑、如何提升等。“自己受到老师们这么多的关注,所以初中三年越学越爽,对考上一中信心十足!”
在十二中,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重视程度等原因,很难找到去培训机构提分的学生,要想出成绩,就真的全看在校老师的教学效率了。初三段长金柳青表示,十二中这几年来潜心打造的校本“题库”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尤其在英语、物理、化学三门学科更为突出,老师们潜心收集资源,不断更新丰富,符合生情的精选题帮助多位学生的单科成绩进入了全市前列。
□集备组“集团军作战”是制胜策略
中考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精细化管理,离不开教师们的辛勤努力。为了打好初三中考攻坚战,学校结合仓山区教师进修校的工作部署,要求教研组、集备组、初三年段对备考工作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汇报,使备考工作落到实处。
教学质量分析会是提高十二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学校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人,多个学科教师曾参与福州市中考命题工作,有着丰富的命题经验。在教学中老师们注重发挥集备组集体智慧,每周准时备课,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从对每一课时的授课到每一次作业的布置,彼此毫无保留共同研讨。除此之外,备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复习提纲的编写和习题的精选。这一切的教学活动,都需要集备组全体教师集体商讨和分头实施才能实现,只有老师们备课的精细才能换来学生复习课的高效和轻松。学校更多也是考核集备组的质量,2016年学校拿到仓山区教育专项奖励基金,也是按学科组进行分配,激励团队。
教学质量分析会是提高十二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教师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学校发展定位的确立都是通过一次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达成共识的。教务处在每次大考结束后,及时组织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谢钟清校长、分管教学的古美榕副校长亲临会场,认真听取各班级、各学科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们直面现实,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就本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做全面的分析,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进行深刻反思。通过校内同类班级纵向对比,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通过区内兄弟校横向对比,查找与兄弟校的差距。这样的反思会既反省了自己,也给他人提供了借鉴经验。所以,每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都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收获和新的启迪,也鼓励着老师们努力工作,勇创佳绩。
□“没有特色就是自己的特色”
实际上,在谈到学校今年中考成绩的“突围”喜势,数学老师出身的谢钟清校长并不急于推出什么经验总结,他表示,仓山区近年来全面动员部署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形成了上下一心、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合力。十二中正是在这股洪流中被推涌着努力前进。
在这位喜欢分析数据、喜欢量化实干的校长看来,一个学校并不需要太强调自己的特色,也没有特殊之处,“质量强校”一靠抓,二靠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多的都是扎实打基础、养习惯的做法,贵在马拉松式的坚持不懈。正是区领导、局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老师们对教学工作的孜孜追求,才造就了福州十二中中考成绩的大丰收和新突破。
但形势依然严峻。记者采访的当天,是十二中2017级新初一报到的日子,由于三年来十二中与对口小学的对接率节节上升,这一级的新生竟然蹿升到460余人,“即使按15%的老八所升学率,三年后我们必须要交出70多人升老八所的成绩单,这是更大的挑战。”谢校长给记者“算账”。今年仓山区教育专项基金将奖励十二中22.8万余元的中考优胜奖金,除了奖励教学团队之外,学校计划将之更多的投入切实的教研中。在新初一,谢钟清准备推出数学竞赛培优小组,这位曾经在39中带出过全市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的老师,始终相信经过挖掘和引导,“十二中也好,22中32中也罢,这里的学生们都具有无限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