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纸伞与脱胎漆器、角梳并称“福州三宝”,而远近扬名。现实的生活中,纸伞已经渐渐隐退。但是,纸伞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记忆。福州有一俗话叫“包袱伞”,意指福州人出门的包袱中必有伞。福州人仍还清楚地记得,每逢雨天,福州的大街小巷便“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伞”,纸伞那特有的桐油香味儿便飘散在湿润的空气中。
渊源
福州制伞业源于汉,兴于清。据清代记载,福州洋中亭一带,每隔几米,便有一家伞店,当时纸伞牌号多达上百种,年销量达200万把。福州纸伞素有“一把伞四两(桐)油”之说,这样纸伞方能抵挡炎炎烈日而不发泡、不爆裂,还能遮挡倾盆大雨冲淋而不脱骨、不漏水,甚至伞面绘制的图案色泽也不会变。
品种
福州纸伞品种繁多,主要有花伞、明油伞、丝棉纸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采画花和绢印套色童伞等。和其它工艺品一样,即便是小小一把纸伞,制作的工艺也是丝毫马虎不得的。工人们采用油画、彩画喷花和绢印等方法,在纸伞上绘制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十分雅致美观。一把优质的纸伞可在撑开、收回一万多次后仍不变形,在水里浸泡二十四小时不变质,在近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不变质。福州纸伞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畅销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制作
传统制伞,分为相互独立的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五大部分,能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称为“全艺”,可见技术专业到何种程度。福州纸伞业中制伞骨质量最好的当数“后洲帮”,制伞柄最有名的则是洋中亭王依犬家;伞画艺人以程家宝、林永钦、刘梦秋最著名。
伞骨必须是闽北5年以上的青山老竹,韧性大,弹力强,经过特殊处理,能防霉、防烂、防蛀。伞面用的是本省特有的精制棉纸,拉力强,刷上纯洁无污的柿油,再刷上粘性大的桐油,绘上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俗称“花伞”。一把伞必须经8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不论日晒、雨淋、风吹,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还可防雷电。
如今,福州纸伞由于工艺复杂已悄悄离开繁忙现实的都市生活,但它却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仍深受人们喜爱而被欣赏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