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福州我们了解寿山石
“掘性石”又称为“独石”,它是埋藏在寿山矿区一带田野、砂土以及溪涧中的块状石子。多是石农在挖土搜掘中偶然觅得,可遇不可求,质好者,实属珍罕之品。
“独石”的形成是在寿山石成扩之后,由于地壳运动或暴雨急流以及人为原因,使它从母矿中剥离出来散落他处,被沙土覆盖后历经年代的推移逐渐形成。因此,绝大部分的“独石”都产于矿脉附近。既有其母矿的特征,但两者又有区别,但绝大多数独石的品质优于同类矿洞所产,其价亦多。
独石因长期埋于地下,其质色也会因埋藏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落入潭水的独石,其质多莹澈;埋藏湿地的独石,其质较温润;而散在山野沙土中的独石,必多土蚀痕迹。
掘性石作为寿山石中的一大类,凡是由原矿脉剥离,作为单独的个体,曾经存在于土壤和水中的,后由人工挖掘出的寿山石,我们都可以称它为掘性寿山石。它们在土壤的存在时长,在从前开采活动较低时,一般最少也在几十年;但随着人工剥离的频繁,以及挖掘速度的加快,进入土壤的石头变多,而石头呆在土壤中的时长变短。现在市面上的掘性石,有的只在土壤中呆过几年。所以现在的掘性石,变的越来越复杂;其具体划分,亦越来越难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