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园不亭、无亭不园”,亭既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景观中的瑰宝,也是各类文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西厢记》、《牡丹亭》的才子佳人一往情深,到沧浪亭水清濯缨的家国忧思,亭总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园林造亭,并非奇事,而泰禾却以7000年的榫卯工艺建造亭台,成业内佳话。
泰禾院子系实景
榫卯结构源远流长,源起于7000年前的石器时代,兴于春秋战国,盛于宋,明清时达到巅峰,为建筑界国粹。榫卯间阴阳相合,正奇相对,饱含中国古人智慧。榫卯工艺外形精致唯美,遵循力学原理,起承转折,拆卸组装不伤器物。古代木构建筑著名的如祈年殿、佛香阁、悬空寺等,风雨屹立百年甚至上千年安然无恙,便是榫卯的功劳。如今,泰禾院子传承中国建筑国粹,园中造亭,飞檐翘角演绎千年中国美。
建筑国粹,7000年技艺传承
颐和园佛香阁中的榫卯斗拱
遍访名园,万里取真经
在造园之初,院子系的设计师们就遇到两大难题:一则钢筋水泥的浪潮下,榫卯亭台原本无多,而剩下的又多为各地仿造,难得神髓;其次因技艺要求高,学徒期长,过程艰辛;随着精通榫卯工艺的匠人日益垂暮,榫卯工艺后继乏人。
为此,设计队伍分三路:一路飞赴各地名园,实地考察园林亭台的榫卯结构,拍摄大量照片、视频进行学习研究;一路则寻访古建专家和传人,笔录口述,不辞万里取经问宝;一路则钻研《考工记》、《园冶》、《营造法式》、《工段营造录》等建筑古籍,在30万+的古奥汉字中,寻回古法技艺。 以此三路神兵,寻得榫卯技艺的真经。
苏州沧浪亭
亭台相映,致敬中国建筑文化
泰禾造院多年,潜心雕琢;以最繁复、细密的榫卯工艺,在院子系产品中以纯木材质,不用寸铁,造亭布景,手法精炼老道,成就院子里的亭台轩榭。
泰禾院子系实景图
泰禾桂山院子,以江南代表性的攒尖六角亭苏州“沧浪亭”为蓝本,融泰禾造院精髓,榫卯结构营造亭台。材质上,根据木材密度、硬度、纹理、弹性,或砍或锯,或刨或凿;技法上,结合木材长、宽、厚,循古法,依力学,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布局上,因地制宜,巧于借景,“因景而成,得景随形”,景观、景亭互为风景,各在景中。泰禾桂山院子,以此亭台轩榭,映照朝飞云霞,雨丝风片,勾勒院子里的诗情画意。
【泰禾桂山院子】
落子华林以北·金鸡山旁,一榫一卯皆匠心,一院一景见气度盛启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