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不再“留守”,化解“高考移民”问题是关键

据报道,2018年高考报名中,福建查处并终止了63名钻政策空子的“高考移民”高考报名的资格。

“高考移民”是我国高考中的特有现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考生众多,各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过去相当长的高考实施中,各省市是分别进行评卷和划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这就造成了在不同省市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部分考生利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移民”。

每年高考,各地都会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以防个别考生钻政策的空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却也形成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让儿童不再“留守”,化解“高考移民”问题是关键

众所周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外出务工早已成常态。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民工子女却不得不留在老家上学,成为“留守儿童”。

众所周知,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指衣食无忧、入学就读,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和良好家庭环境的滋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子女血浓于水的天然亲情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父母在孩子成中过程中的角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为无端小事吵闹不止甚至升级为打架斗殴……“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儿童为什么会“留守”?主要原因并非是父母在外打工时无能力对孩子进行照顾,而是因为现行的办学体制,父母没有户口、住房,孩子就无法在当地入园、入学、参加中考、高考,就无法升学。为了读书,孩子不得不留在户籍所在地成为“留守儿童”。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为外来务工人员制订了孩子入园、入学等各种优惠政策,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需要,特别是高考报名资格对户籍的刚性规定,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即便读完小学、中学甚至高中,也需回老家参加高考。但由于各地学制、教材版本,高考试卷等诸多的不同,使得许多家长仍是把孩子留在老家上学作为第一选择。

让儿童不再“留守”,化解“高考移民”问题是关键

自2016年3月底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2016年11月,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这个数据较前几年大幅减少,但仍不是一个小数。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起来,特别是随着各地支持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实施,将打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就读的最后一道关隘,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曙光。

可以说,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落实,给乡村“留守儿童”带来了福音,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和其他孩子一样,天天沐浴父母的爱泽,和父母一起快乐幸福地生活!也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将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让儿童不再“留守”,化解“高考移民”问题是关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