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记者许含宇

关注理由: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我省将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这些学生到2021年就要参加“新高考”了,即文理不再分科,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不再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受到关注。

今天上午,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在福州召开,省教育厅领导就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据了解,目前在读的高中生以及2016年、2017年入学的高一新生仍执行现行的高考模式和招生录取制度,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保持不变。

为何改?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因此,这次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旨在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选拔各类人才。

怎么改?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亮点1:不分文理科,“3+3”模式成主流

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是这次改革的最核心部分,也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现行的高考科目是“语、数、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此次改革将现行的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考科目”,简称“3+3”,即保持现行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不变,将现行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调整为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简言之,改革后,是用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的分数加上3门自选科目的等级折算分来报考大学、参加选拔。

现行的高考外语只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学生只能考一次。这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有些科目考试也从一次考试变成多次考试。比如,将来考生可参加2次外语科目考试,并将其中分数高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在评价方式上,现行高考主要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此次改革将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以往不同的是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届时,招生高校要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按专业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增加了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提供了广阔空间。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亮点2:学考分合格考和等级考,两考分开进行

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次考试分开进行。

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14门,要求普通高中每位在校生都要参加所有科目的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依据,一个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

等级性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考3门,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一个科目只提供1次考试机会。

据介绍,从2017年起,全省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必须参加14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但不参加6门科目的等级性考试,2020年高考仍延续使用现行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办法;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新生,必须参加14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学生还可在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选考3门,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当年入学的新生将实行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

记者了解到,学生“6选3”,一共有20种排列组合可能,而如何选择,首先要关注的是高校的招生要求。今后,高校将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原则上,高校应提前3年,即在学生入读高一前就要公布科目要求,比如2021年高招录取要求的选考科目,将在2018年新生入学前公布。

此外,我省将率先实行中职校学业水平考试,目的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选拔水平。中职校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要求每位中职在校生都要参加所学专业的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既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又用于高职院校招生录取,一个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亮点3:关注综合素质,不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是我省招生制度改革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为增强素质教育导向,扭转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我省将在普通高中和中职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何为综合素质评价?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评价的主要内容必须可考察、可记录、可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3年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做得怎样,使评价结果可信可用。2016年秋季,我省将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新生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侧重哪些方面?普通高中将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而中职将校注重考察学生公民素养与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专业学习成果以及职业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

如何保证评价内容“可信可用”?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建立全省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生每做一件事都要经过“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录入系统、形成档案”等环节,一旦将结果录入系统原则上不允许改动。如果学生参加某项活动的申报弄虚作假,将会影响其个人评价而且也会如实记录在册。譬如,学生参加了某项义工活动,需要个人向学校提出记录申请并提交证明材料,学校经过公示无异议后,为学生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但如果有事实证明该记录作假,很可能会上升到“违规”的层面上来进行处理。

改革实施后,各高校将会提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的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亮点4:高职分类考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此次改革中,实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是我省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2020年起,全省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从2020年起,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需要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20年起,中职校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需要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8年,省教育厅将制定出台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实施办法和中职校毕业生职业技能测试实施办法。有关负责人表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减轻部分学生备战高考的压力。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亮点5:改革录取模式,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

今后,我省还将改进高招投档录取模式,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

目前,我省本科院校艺术类招生已经开始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改革后,该类招生录取继续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从2017年起,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招生,开始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省教育厅表示,待条件成熟时,我省还计划减少本科院校的招生录取批次。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高校也将改革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制定不同学科门类或专业(类)的录取要求。2018年6月底前,招生高校要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按专业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亮点6:中考全省统考,高中招考制度将改革

与以往相比,这次改革不再局限于某一阶段或某个单项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而是一次全局性、系统性、连贯性的改革。比如,中考命题的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考制度等都将成为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从2017年起,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由省里统一组织实施。记者了解到,2017年中考究竟是仅限于语数英全省统考,还是所有科目全省统考,目前尚未确定。省教育厅将根据高考改革的走向研究制定相应的中考中招政策。

今后,省一级达标高中或县(市、区)一中等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校的比例不少于50%;2017年,省教育厅将制定出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亮点7:改革循序渐进,并非“一步到位”

对于广大学生和家长而言,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会不会影响到自身,是大家最关心的内容。目前,我省已经制定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时长表,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循序渐进,并非“一步到位”。

2016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和中职校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职校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2017年,全省统一组织实施中考,启动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6月底前,向社会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2021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意义何在?

福建高考改革!新生不分文理

结合我省实际,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立足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和考试机会,着力解决“一考定终身”、打破“唯分数论”等问题。

通过改革,充分体现“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增强考试招生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性,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坚持统筹推进。这次改革是整体设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阶段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统筹谋划、系统设计,内容涉及促进升学考试和入学机会公平、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等多个方面,几乎覆盖了所有受教育人群。

二是促进机会公平。这次改革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逐步健全公平选才等改革措施,保障了各阶段受教育人群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办法,努力破解择校难题。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小学按常住人口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初中学校通过单校划片对口直升或多校划片随机派位等方式组织入学;

增加农村学生入读重点本科高校的机会。实施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面向我省农村单独招生,实施省属本一批高校面向我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从2018年起,取消我省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就学的升学机会。对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通过自主报名结合随机派位、积分制等方式入学;实行高中阶段学校向接受义务教育后的随迁子女开放和同等的招生录取政策。

三是注重科学选才。这次改革强调扭转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可以实现“考其所长”,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可以减轻考生心理负担。

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转变,打破以往高考“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考试格局,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学生毕业和升学重要参考,更加注重考生日常学习和综合素质考量。

此外,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路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