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高考就可以进入大学校园,“拜师”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小e君向大家介绍一个新招式——“英才计划”!
近期,中国科协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文,正式启动2018年度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称为“英才计划”)工作,导师和学生将开始陆续进行在线申报的工作。
那么如何加入这个炫酷的学术活动呢,且听小e君细细道来~
工作范围一15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长春、南京、杭州、合肥、厦门、济南、武汉、广州、成都、兰州、西安。二20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三五个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今年,我省将继续组织开展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面向厦门市,选拔2017级高一学生36名左右,由厦门大学导师指导参加科学研究项目、科技社团活动、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等活动。
谁担任导师
原则上,“英才计划”导师应从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中推荐。导师应组建由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组成的培养团队,团队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
2018年导师人选已经公布,包括中科院院士、厦大副校长韩家淮,他对炎症反应机理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沿。
学生遴选
参与培养的学生应为热爱科学、品学兼优、学有余力,自主学习能力强,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突出科技特长,未来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高一、高二学生。学生相应学科成绩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年级前15%。学生应有较充分的参与培养时长,保证每个月至少与导师见面一次。高中阶段在省级及以上五学科奥赛、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优先考虑。
此外,2017年入选英才计划的学生,如希望继续参加2018年英才计划培养,需重新通过网络初审、面试等环节方可进入培养环节。
学生网上报名2017年12月1-9日
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在“英才计划”(www.ycjh.org.cn)网络工作平台上申报并选报相关导师。其中化学、生物和数学学科获市级推荐的学生须于12月10日左右(具体时长,以官方网站通知为准)参加在线学科潜质测试,测试成绩将作为导师网络审核和面试评价的依据之一。
学生网络测试,导师网上审核,高校确认2017年12月10-22日
选择学生测试的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潜力测试。导师根据学生申报及测试情况,进行网上初审。高校审核确认导师初审结果,发布面试信息。
导师面试,报送学生名单2017年12月23-31日
各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按学科组织面试工作,确定入选学生名单。各省级管理办公室将本省入选学生名单报全国管理办公室审核备案。
组织师生见面会2018年1月1-10日
各省级管理办公室组织高校导师、中学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师生见面会,明确“英才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商议确定培养期间的任务和进度安排。学生与导师、中学老师与导师间建立对接机制。
培养与评估2018年1-12月
学生进入正式培养阶段。由导师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提出培养计划,师生共同实施。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适时开展中期动态调整。全国管理办公室将组织冬令营、夏令营、野外科学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省级管理办公室联合高校共同完成学生年度评价,推荐优秀学生
参加英才论坛,展示年度培养成果。撰写并提交年度工作总结。